首頁 》最新消息 》職涯焦點

職業訪談節目第二集 - 留學教師產業全面探索 !

2021-08-24



台灣職涯發展專業人員協會推出職業訪談節目,

希望透過跟各行各業的輕鬆對談,讓民眾初步了解每個行業的酸甜苦辣!

前往觀看:職業訪談節目第二集 - 留學教師產業全面探索 !


職業訪談康橋國際學校的留學教師郭雲超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由職涯協會為您主持的職業訪談。我們今天要訪問的是康橋國際學校的留學教師郭雲超,雲超請先跟聽眾打聲招呼。

 

嗨大家好,我是康橋國際學校的留學教師郭雲超,很高興今天受邀到我們這個廣播節目來跟大家介紹我的職業。

 

 

雲超你現在的工作是留學教師,還蠻特別的,可以跟我介紹一下這個工作主要是在做什麼的嗎?

 

其實,簡單來說,留學教師我們分兩個層面來看,大家聽到留學跟教師的組合比較難想像說留學教師在做什麼?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國際學校的體系,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幫助我們高中的學生去規劃他們要去台灣以外其他的國家留學的各種準備的事項。

 

舉例來說,我們常常聽到一些留學英文檢定的考試,像是托福、雅思考試或者是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 等等,而這些考試通常都只是他去申請文件的一部分要準備的事項。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其實我自己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會把很多亞洲或者是美國,那邊發展出來生涯的一些觀點,跟生涯的一些工具,來介紹給學生們,因為其實我們康橋的一個留學體系其發展蠻多年的,從十多年前開始,我們就一直有從台灣,乃至於大陸的校區都有學生畢業,畢業其他們就會直接面臨到其實都是相對來說,條件比較好,家裡面也比較多資源的,那他們對自己的期許比較高,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長大,他們會對自己的生涯有不同的要求,以及他們就會要求自己在國際之間可以做職涯的轉換,所以,我覺得在高中時期可以給他們基礎的生涯概念,以及這個國際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在這個階段都會給他們這樣的知識。

 

我自己看待我自己的角色,比較像是一個可以去輔導學生,直接去面對自己將來可能發展的生涯,而不是只是受限於可能他在國外就是留學之後,他直接回到台灣都是這樣的一個限制。我常常會給學生鼓勵,就是你既然決定要出國留學,其實我們就有蠻多不一樣的機運跟選擇權,他可以去爭取。這大概是我的一個工作的描述。

 

 

這個工作聽起來要收集蠻多的資訊,訊息量還蠻大的工作,工作的時間跟環境會是怎麼樣?

 

工作環境其實在康橋體系,我們學校的工作時間大概也是一般的八小時,我們是從早上七點多到下午四點多下班,工作的環境跟交辦的事項其實也相對比較穩定。

 

因為留學產業它比較重視的,就是,如果你是在業界,或是商業界,應該對專案管理,或者是PM的這個名詞蠻熟悉的,我想很多聽眾也可以理解,就把它想像成把PM的一個概念套入國際教育的一個工作模式,每個學生他要完成的申請的任務,以及他每一個同學要申請的間數,我們都會依據學生的程度能力去排程,所以我覺得某種程度來說,留學教師也扮演著一個PM,在國際學校裡面扮演著一個資源統合以及PM的角色。

 

這樣子的一個工作職務的安排,也都造就我們的環境,其實比較重視獨立工作,以及我們的環境比較不會有太多臨時的事項一直衍生出來。但是我們同時之間要處理很多種資訊,舉例來說好了,今天要判斷一個學生,他能不能上某一間美國的大學,你可能要找的資訊就非常多元,包含了他學校的成績,包含了他留學一年的考試,包含了他生涯測驗測出來的人格特質,以及跟這間學校的一個特性有沒有符合,這些不同種的元素擺在一起,你能不能夠迅速去判斷出來學生適合的選項,這個就是我覺得在這個產業需要培養出來的前面幾項的一個能力。

 

 

雲超你剛剛說你的工作很像PM專案管理,我想很多聽眾都聽懂了,每個學生就是每一個專案,所以手上同時有幾十個專案在跑,這樣的工作是否需要什麼專業或證照?

 

其實這個部分,在留學輔導產業不論是海外或是在台灣,它其實沒有所謂的,

譬如說,他不會有像是心理師這樣的一個證照,也不會像是我有另外一個,其實我本身也是在我們這個職業的專業工作人員的協會裡面,我同時也擁有GCDF的證照,而留學專業沒有所謂實際的證照。其實我覺得這一塊的發展比較強調,就是說,你無論是在台灣或是在大陸甚至在美國工作,留學的顧問或是留學的老師,你的專業業界怎麼評估是你實際幫助學生申請到的學校。

 

舉例來說,他可能在我們平均的一個標準去看這個學生,如果你真的要給他一個分數,雖然我不太喜歡這樣的一個標準去設立,因為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但是如果是普羅大眾的看法,我們用分數來評定這個學生,他可能在B

如果你可以幫助這個一般,世俗標準評定B的孩子去爭取到可能A一點的學校,你在業界的名聲以及你的專業水平可能就會提升到基本上,可能有一些高等的學校或是優秀的高中,他們會來爭取你去當他們的顧問。

 

基本上在這個部分,確實沒有所謂的證照,但是,在美國那邊的一些大學,他們會開設跟升學輔導以及留學輔導相關的認證課程。但是它本身是沒有證照體系的。

 

我這邊順帶分享一下,我們在業界,其實,如果你有心理專業的背景,或是語言研究背景都是非常加分的,因為這兩項相關的背景其實都會幫助到學生,舉例來說,做心理增強,心理素質增強,或者是語言能力增強,這個都是會直接相關的。

 

 

我就想說,剛剛你講的這些事情裡面,可以跟我分享一個你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件事情?

 

其實我一開始,因為我國的職涯路徑比較特別,我大學學的是社會福利,在十多年前社工的一個助人專業還在發展階段,其實在台灣發展的歷史也蠻悠久了。我當初唸社工,我覺得我畢業之後想要去實踐一下,我在學校學習到的東西,我真的到了社會是如何幫助到可能社會需要幫助的人群。

 

我確實去做了大約一年的社區社工,我有體驗到社工的產業是非常偉大,也非常需要很多的熱情。但是我覺得,可能我在那份工作,我會覺得說,我可能看到了我職涯的一個發展路徑,我那時候就覺得說,我一樣要助人,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我的成就感可以比較能夠體現。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我了解到,在美國有一個專業叫做家庭治療,我也真的深深被吸引,因為我去上了一門課,上課的老師他是旅居在美國,因為這樣的關係,也對家裡面蠻感恩的,家裡面支持我,就到美國去念家族治療研究所,也蠻幸運的在那邊有兼職,後來也有找到正職工作,就留在美國的費城做了大概是四年多的家族治療師,我那一路上我覺得多多少少,也是幫助到一些家庭去改善他們的關係。

 

那最後是因為,其實在大概是五、六年前,我覺得那個時候有遇到生涯裡面,其中也會去考量的的結婚這些重大的議題,我還是覺得亞洲的環境,我回來也許家人的部分我也可以兼顧到,所以我在那個時候就決定,工作到一定要程度就從美國回到大陸去工作。

 

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在這幾個人生的比較重大的生涯轉換的時候,我覺得完滿感恩的就是,我有蠻多貴人在幫忙。因為這樣子,我其實也是希望去成為別人的貴人,那這跟我在目前的台灣當留學教師,其實也有一點關係,是因為,我當初回到台灣,也是因為我覺得家人在這邊,其實我有個女兒,我女兒在台灣,當然在美國跟大陸,大家可能想像收入可能跟台灣的距離會有點差距,其實坦白說,我覺得在這份工作上,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從來都不覺得我會去當留學教師,因為我的本身的專業是心理輔導跟家族治療,其實我在大陸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對生涯輔導,在學校裡面為也是非常有興趣,也在那邊上課,一直做鑽研。

 

另外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尤其在台灣,我有感受到台灣家長對小孩子的期待,有時候我在跟他們討論升學的時候,你會發現就是坐在你面前的家長他,有點像是他年輕的時候,他沒辦法實現的夢想,他在討論留學這件事情的時候,他會比眼前的坐在旁邊的孩子還要激動,或者是他會有一點想要替代他的孩子,在去為他的人生去搏一把的那種感覺,我不知道你怎麼能夠想像。

 

東方的家長好像大部分都是這樣子

 

真的真的,然後我印象比較深刻,應該是說在大陸,因為我在大陸做的不是留學輔導,但是我們有密切合作,我們算是同一個處室,我有跟其他的留學老師有比較密切的合作,但是我發現,這個文化差異性蠻大的,就是可能對有些家長還說,因為可能台灣少子化的關係,他只有一個孩子,或是孩子比較少,對他來說,他覺得留學這件事對自己以及整個家庭的意義來說,就不只是這個孩子出去唸書而已,我有感受到。只能說在大陸跟台灣比較,有趣的是,台灣家長可能會比較多的視角是他會很用力的,想要跟孩子去一起完成這件事情,這是我看到的一個亮點,就是台灣的家長對這方面的事務參與度會比較熱衷。

 

在大陸,其實,我觀察到,我覺得就是有點叉題啦,就是分享一下和大陸跟台灣的青少年,他們的文化差異性,大陸的孩子我的觀察是,他們確實普遍來說是比較獨立一點。就是他們人文環境的關係,他們會被要求更獨立,台灣就會屬於比較親密的一個親子關係,去看待家庭在這個階段,他們要面臨的一個重大的選擇,譬如說,我要去美國哪間學校,我要不要申請去歐洲,或者是我要不要選擇離家比較近的亞洲的學校,因為我自己是學家庭治療的,我覺得很有趣,我就會很好奇,就是這個過程當中的差別跟氛圍。這是觀察到比較特別的一個印象深刻的地方。

 

 

雲超是學習家族治療,我相信在兩岸這邊也都有曾經工作過,我們之後再邀請你來對兩岸的議題,也許是從文化從家庭裡面衍生出來不同的個性或兩岸部分,也許我們後續可以再做一個專題。

 

我想再回過頭來問一下,就是留學教師的這一塊,你覺得你目前工作到現在,你覺得辛苦的地方是什麼?

 

辛苦的地方啊!

 

我反而不會從這個工作,因為我覺得每一份工作都有它辛苦的地方。我會分享就是從大陸回到台灣轉職,我覺得對我自己的挑戰跟比較辛苦的地方,是那個文化適應,因為我比較能同理很多出去海外打拼的人們,他們的心態,或是他們的心路歷程,所以其實我從去年回到台灣,這過程當中,我也希望可以把一些,我比較可以幫助到,既然有這樣類似經歷的海歸的工作者,他們去更好的去適應,回到台灣的文化。

 

舉例來說,當然我們在做職涯輔導,我們在乎個案的保密。他也是跟我說,他的故事可以分享,但我當然不會去透露他的個人隱私。像去年有一個輔導的經驗,我覺得也是一個福報,就是這位大哥,他其實離開他台灣跑去大陸打拼已經二十幾年了,可是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他的高管的職位被裁掉,這樣的故事,在去年發生好多好多,我跟他個別談的時候,其實我不是在,一直在幫他物色台灣有哪些工作機會,而是去討論到他在這個生命轉折的過程當中,他從大陸回到台灣,他有非常多元的角色,他要去重新適應,他的家人可不可以接納他回到家裡生活的實際上可能造成的摩擦,以及對生活各種要求,以及他重新定位他自己在台灣工作的價值,這些都是,那個時候我去跟他討論的時候,我覺得,對於無論是輔導者,或者是接受職涯輔導的這個求職者來說,都是一個共同成長很難得可貴的機會,所以我其實是很希望很用心的幫他找到工作,他最後也是成功的在一個廠區找到一個小主管工作,雖然算他的薪水跟在大陸拿到薪水可能差了將近三倍以上,可是至少我感受到的是,因為我印象深刻是他會覺得,有人懂他的那個不容易,我覺得我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不會覺得辛苦,我會覺得說,應該是那種感

 

有一點,你明明是台灣人,然後你回來台灣,你反而覺得對台灣的事物沒有辦法去,很快的去適應,我完全難理解,是因為我過去的職涯,我將近十年我都不在台灣,就變成回來的時候,你的工作步調,你的文化適應性,或者是我講,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你職場的定位,跟職場的工作文化,這些落差,其實,我覺得,對那些海歸的工作者來說,是他們最需要去被同理以及支持的,因為講句比較直接的,像在大陸很多,無論你說,他是靠早年他卡位卡的好,或者是他在那邊投資的一個精準度,或者是他碰到的那些運氣,不管他是什麼樣方式而成功,他確實冒了滿多風險。

 

我覺得說,其實,我目前在台灣,我也是希望說,在台灣可以營造出一個環境,慢慢的讓一些在外工作的人,他會覺得回到台灣,其實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項目。我會覺得,也許,我回到台灣這塊土地,我可以幫助到台灣的部份,也算是一個有價值的事情。

 

因為我確實有些美國的朋友,坦白說,他們在很多台灣或是國際上考量,譬如說疫情這個事件,他們會有很多天人交戰的時候。比如說,爸爸媽媽年紀大了,該不該回來?要不要把他們接過去?

 

坦白說,他們職場上並不會有人告訴他們這樣的答案,他們好朋友也許也沒有這樣的格局,或者是他在美國或在異地,他們在那個國家的朋友也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很客觀具體或專業建議。

 

我覺得我有這些地方工作的經驗,也許未來我可以透過這樣的生命經驗,再加上自己一直去學習專業,可以去幫助到這些人,我就覺得這份工作是我看到,我希望可以創造的價值,也可以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這樣子。

 

 

這個是一個蠻實際的一個事情,因為不管在國外工作再久,等到爸爸媽媽年紀大的時候,是不是調回來,還是要怎麼處理,其實,我相信,在很多的家庭都遇到類似的狀況。

 

雲超,你做的是一個比較長期性的一個輔導陪伴,協助他探索等等,那你的成就感會是什麼呢?

 

我看待我自己還是助人工作者的角色,雖然我目前的職稱是老師,那當然我也會教學,其實我也是給學生門一些有點像是燈塔,希望可以成為他們的燈塔或是亦師亦友角色。

 

目前這份工作的成就感,除了我剛剛提到的,也許在職涯的輔導或是職涯諮詢的這個角色以外,我大多數成就感在於學生跟家長的信賴,因為我覺得我自己算是擅長去傾聽人們的需求,像我剛剛講到的就是家長跟學生,他們的家庭的互動以及學生的一些情緒波動,或者是家長可能對留學的不了解,因為坦白說,國際教育市場在台灣還算是一個相對比較新興的市場,它畢竟是小眾市場啦,老實說。

我們其實也是在過去這幾年不斷的教育學生,不斷的教育家長,他們應該要做哪些準備,透過這樣子持續不懈的努力,我是很用心去跟學生跟家長去做解釋去做溝通,這樣產生的信賴感,我感受到是學生們叫他們會自動願意來找我,我覺得很高興,至少在這個階段扮演著,推青少年一把。

 

只是我在當留學教師推青少年一把,不像以前,因為以前我的角色是心理輔導,我可能還兼具了兒童保護的工作,我那時候是身兼學校的兒裡保護官,我比較像是生命守門員的角色,就是我要去處理有一些孩子,可能他遇到一些比較危急的狀態,可能會傷害自己,有可能就是家庭失衡比較嚴重,但是我現在的角色轉換之後,我重新找到一些成就感是來自於這些家長跟學生,他們願意去聽你的建議,那我也一直在要求自己在這過程當中,可以去依據他們的期待去達成一些我們覺得比較可以幫助到學生成功的共識,那最後可以上好學校,那我就覺得這份工作非常有價值。

 

另外一個部分是,我自己的工作習慣是因為我希望在同一個產業跟同一個職位,但是我身上可以長出不一樣的能力,所以舉例來說,我在國際學校裡面,我從來不要求自己只會教書,我還同時在,比如說,在大陸的校區或是現在的校區,我也擔任過學校的大型的國際教育稽核的領域召集人,校務級統籌的專案負責人,包含了有不同的機會去嘗試,我都是盡量去爭取。

 

譬如說,很大型的音樂會的雙語主持人,甚至是去帶合唱團,我就是很不自量力的去帶合唱團的指導老師等等,那會看起來就是這麼不得閒,其實只是,因為我覺得原本的工作可以得到成就感也不錯,但是,我覺得我的個性比較屬於開創型的人格,我一直對自己有期待,是我可以學到新的技術,我可以用新的角色去幫助到同樣一個企業,同時間,我收到的回饋跟收穫就是我在履歷上,我可以去跟其他產業證明說,我只要再加上一點助力,我在產業上的轉換是這樣發展性的,這樣子的自我要求,我覺得是我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感覺到成就感,我不把自己侷限在教師的角色,我覺得同時間學校有許可,學校夜也非常支持我的話,我會用不同的一個樣貌去幫助到學校,或是未來的學子這樣子。

 

 

從剛剛聽到雲超所說的,我覺得你是一個很用心跟負責任的一位老師,一位想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想要給人更多光芒的人。如果你給未來的新鮮人,就即將畢業的,他如果也想要到國際學校這邊來做一些教學的服務,你會給你新鮮什麼樣的建議?或者給他什麼樣的一句話?

 

建議的部分我不敢說,但是如果是分享的話,就是因為在國際教育市場,像我們的這個位置對英文的要求就相對比較高,舉例來說,就是來到國際學校工作,基本上,你的英文口說、聽說讀寫以及基本的商用英文、書信都是至少要在多益八九百分的水準,我的評估是這樣,當然就是,如果如果你可以證明你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快速的,從無到有過,以你過去的履歷背景可以去證明,非常配合學習速度非常快,能力也很強,我覺得這是一個優勢,可以在國際學校體系工作。

 

因為在國際教育的市場裡面,我們也很強調團隊合作,我覺得大家如果是有意要申請這個,譬如說在國際教育或是國際學校裡面的工作,你要去凸顯出來,你的團隊的合作能力有一些實例,有一些績效,我覺得,國際教育的市場的主管裡面都會非常樂意去跟你討論,將來可能在這個國際學校裡面可以擔任的職務,以及可能的發展

 

以台灣或是我待過的國際學校,以及我去其他國際學校看到的,非常重視就是員工,他自己持續進修,在業界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英文叫做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我們簡稱PD,有點像在業界做績效考核的時候,你們去解釋這個員工他對自己短期、中期、長期的自主訓練跟培訓的計畫,這個也是國際教育市場非常重視的。

 

所以剛剛講這三點,包含了你的英文能力、你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你的持續參加培訓的這三點,都是我們在用人的考量裡面,非常重視的。

 

各位聽眾有聽到剛剛的三個重點嗎?如果你對於未來想要進到國際學校,記得把這三個重點好好的寫在你的履歷上面喔。

 

好的,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就邀請康橋國際學校的郭雲超留學教師,來跟我們簡單的、精簡的說明今天的這個內容。如果你對於這個產業或者是這個工作有什麼樣的疑問,可以在下方留言給我們,或者是後續,我們再找個時間,找雲超來好好的詢問他,後續您想知道的一些答案

 

雲超,跟大家聽眾說一聲再見,我們準備要結束節目囉。

 

好的,謝謝永得,謝謝大家的收聽,期望未來可以跟大家相遇。

 

拜拜。

 

拜拜,各位聽眾拜拜囉。